士虽然没有实权,但名誉响亮,更何况还是太子的老师!
在程朱理学昌盛的年代,鲜少会有人对文人不敬的。
萧翼唇角微扬, 是他标志性的儒雅之笑,但沐白分明看出了几分煞气。
他心一横,道:“行了!我会举荐崔洛去内书馆!”
内书馆是在宣德时成立的宦官书院。
没错!
在大明,太监们也不好当,同样也要上学识字。
太/祖/皇帝刚刚打下天下的时候,对宦官干政深恶痛觉,为防微杜渐,他还立下了规矩:宦官不得识字读书。
甚至于宫门上还特意挂着一块贴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欲者斩。”
但随着宦官势力渐大,东厂逐渐由内廷走向外廷,有些还执行出使,监军,镇守,采办,代皇帝批答奏章等事宜,像郑和就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太监,不然他如何能漂洋过海的周游列国?!
所以,到了宣德皇帝时,就有了这么一句话:“知书达礼,以供驱使。”
说的就是太监们读书识字,就是为了更好的伺候皇帝。
像大,中黄门,都是从翰林院挑出观政的庶吉士去教书。
小太监们有些还不到十岁,那些进士们看不上阉人,文人本就骨气格外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