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不用再赘述,等到最后一章刊在杂志上后,许多读者还意犹未尽的写信来希望温知秋可以写个《大惠山续集》。
当然,要是能再跟着画几幅封面就更好了。
温向平抱着一箱子的信也是哭笑不得。
在《大惠山》完结之后,温向平没有立即开新作品,而是打算养精蓄锐,趁着上学,再好好学些东西,罗家和十分支持他的这一举措,也正好借机压一压“温知秋”的名声热度,以防将来温知秋出新作品时,读者会出现视觉疲劳。
重回大学,再捧起书本,是和十年前迥然不同的感觉。散文、小诗、短篇、议论点评文,甚至是童话…总之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要依照讲师要求写一遍,让素来专注在领域的温向平很是尝试了一番新体裁。
讲师布置下来的各种课后,温向平通通读了好几遍,讲师们的提点和意见,有时候也直指温向平写作的毛病,总之,上了个大学,令温向平着实有所收益。
但因着温向平本身底子就十分扎实,加之有多年的“工作经验”,走过的地方也远胜于当下绝大部分人,眼界宽阔,思想更不受拘束,时不时的神来一笔常常让讲师抚掌叫好,还直夸他“笔耕不缀数年,定是又一个温知秋”。
“小温知秋”温向平只能回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