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去京市的念头。
正好无需赶稿一身轻,在这个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此一趟出行也是不易,趁作了旅游也不枉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一趟京市。
只是孩子们还没放假,苏承祖老俩非要留在家照看孩子和温苏记,到最后,就只有苏玉秀陪着温向平来了京市。
京市作为华国的首都,自然有与沽市不一样的气派,街上人流涌动,虽然楼层建筑与沽市相差无几,然到底保存了雕梁画栋,碧瓦朱檐的百年楼阁,比之沽市更多了一份传承之味。
京市人流密度与沽市相比几乎更甚,兼之人生地不熟,温向平便嘱托苏玉秀在酒店等他回来,这才跟着余老和罗家和出了门。
有余老做推举人,温知秋在作协很快就办好了相关的手续。主席团的一位成员笑着拍拍温知秋的肩膀,对余张老道,
“当真是后生可畏哪。”
《蜀山》在沽市引起的轰动并不是全部,就是在人才济济京市,“温知秋”这个名字和其三部大作也是耳熟能详。更何况其开创了仙侠流派的文学题材,不止在同龄人中,就是再往上加个一二十岁,也罕有能与之比肩的人物。
余老笑呵呵,
“可不是,算一算,查世良写《古墓传奇》的时候,也才三十有五,正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