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将选出二百三十六名德高望重的理事。
当然, 身为作协的理事, 光有德行和资历也并不足够,还要有令人信服的文学实力及作品。
也因此,虽然温知秋在成百上千的全国作家中资历靠后, 但凭着《大惠山》和《蜀山》两本百万字、堪称著作的作品和对几乎全国人民群众广大的正面影响力,在场的作家十有八九都听说过“温知秋”这个笔名。
何况温知秋自打来了京市,就维持着谦谦有礼的谦逊姿态,不管是真是假,总让老一辈的作家看了心底舒服。虽然也有那么一些红眼嫉妒温知秋年纪轻轻扬名立万,但总归在大会期间把不安分的心思都压了下去。
毕竟谁都不想被驱逐出场不是。
最终, 温知秋成功的排进了这二百三十六名中,虽然是和吊车尾,也足够罗家和兴奋好一阵子了。
罗家和当然兴奋了。
成为作协理事不仅仅能替作家扬名, 塑造良好形象, 还代表着国家和广大作家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接触到的资源也会比普通作协会员多, 对于开阔眼界和在行业内立足是极好的。唯一麻烦些的,也只不过是举办活动的时候要跟着操心。
可这些实战经验是多少作家求都求不来的, 不见一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