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说。
“他考得好吧?”瞿连娣又问,“得考上清华吧?”
“嗯,发挥正常就能考上。”瞿嘉说。
母子俩分明想得就是同一件事,内心异常矛盾。咱们的遥遥多好啊,多么优秀。考好了就是去清华,永远让人仰视的;假若没考上,考砸了,那周遥应该就要出国念书了。那时候很多家庭不差这笔钱的,等孩子高中毕业就立刻送出国,纷纷地都去英美日澳念书深造了。这就是一江春水东流去,大势所趋拦不住啊。
从医院回来,瞿嘉抽空就去了家门口的网吧。
他坐在电脑前,查阅网上的高考试卷标准答案。
分数和录取最终尘埃落定要等到七月底八月初,但各科题目在网上都冒出来了。接下来这一个月就是漫长的等待,一定有些人信心百倍信誓旦旦,也有很多人辗转反侧倍感煎熬。
瞿嘉在网上搜到海淀西城牛校的论坛,就看别人发帖总结的试题答案,以及七嘴八舌的各种讨论。
然后拿出纸笔,自己给自己算分,估分。
他不是不在乎。他非常、非常的在乎。甚至不用周遥妈妈点头或摇头决定他的去留,他自己都懂得去留的分寸。
他就没找周遥对题,反而舍近求远在网上看帖。俩人在一起不谈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