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都开始议论此事,然后又从西京城开始,向着整个大秦扩散。
不过除了深知内情的官员之外,老百姓们不会多想,也就是看个热闹,说不上支持和反对。
而绝大多数的官员,即使自己还没有走到那个高度,一辈子也未见得有机会入阁,但都是倾向于同意的。名额多了,机会也会更多,不是吗?
接连有不少大臣上书抒发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大部分都是支持,偶尔也有反对。
真正的争论,却还是发生在小会议上。
李定宸的说法是,国事繁重,需要更多人进入内阁分忧。而反对的理由也很明确,多养一个阁臣,就多出一份负担,而且还不是普通的负担,因为他们的待遇相当好。
而内阁的官员增加了,是否下面书记和杂役之类也要相应增加?现在内阁处理政务的地方不够大,势必还要腾出另一处宫殿供他们办公之用,相应的也会多出许多杂事。
而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由普通百姓来承担的。既然以前四个人足够,那就不用再添人,否则就是变相的劳民伤财。
不过李定宸旋即又提出来,可以让各部主官兼任阁臣,如此一来,自然也就不会劳民伤财了。
事实上现在朝廷运行,日常事务虽然由内阁三位阁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