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有天。之前在书院里,先生说让我好生再读三年,再去考秀才。若四十岁之前,得中举人,便算我不负书院一番教授之功,我原有些不服。可这些天听了好些先生讲课,才知先前是我自己狂妄了。”
看这小子终于开窍,不再在自己面前装鹌鹑,宁芳饶有兴趣的问,“原先你打算几年考中举人,当个官儿来做做?”
夏存俭通红着脸道,“先前,先前我以为有个十来年就差不多了的。”
宁绍棠笑道,“有志气也未必不是好事,说不定就中了呢?”
可夏存俭却认真摇了摇头,“不是这么容易的。象那天咱们一起在弘文馆看书,许多书架你看也不看就走过去了,说是家里都有。可这些年祖父虽也花钱替我买了不少好书,到底还是少了。”
宁芳默默。
夏存俭说的是实情,这个时代决定人功名高低的并不全是资质,还有底蕴。
大家族传承最重要的东西,除了爵位,便是藏书。
因为印刷不易,许多好书的传世量非常之少,不是上百年的世家子弟根本没机会接触。而每一代家族杰出子弟对这些书的理解和注释,就是一个家族更加宝贵的财富。
就象宁四娘当年分家,宁可放弃财产,但对于父亲的藏书与笔记,她是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