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变乱,抄家灭族,门户凋零。
早年太清帝在位,元后所出的嫡子被立为太子。可惜太子性情孤高,卓尔不群。逐渐被太清帝所不喜。而身为皇长子的庆王却勇武过人,深得太清帝喜爱。
裴家是坚定的太,子党,庆王数次招揽,都不为所动。庆王深恨之。在他的暗中操作下,太清十一年,裴家因为截留军粮,以次充好,引发兵乱的重罪,被抄家灭族。
当时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全部被斩首,十四岁以下的和妇孺流放北疆为奴。
裴翎从一个宫中伴读的贵公子沦为罪奴,流落北地挣扎求存。
太子自保不暇,也无法救援。
之后数年,太子彻底被废,庆王执掌大权,发现这几年里裴家不仅没有乖乖当奴才,还一直暗中调查当年的真相,试图洗清罪名,甚至还暗中与太子一党保持联系。庆王惊怒交加,对裴家更是赶尽杀绝,这一次连同妇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而当时的裴翎因为潜入北朔,才免遭第二次的格杀。
好在庆王一党也没有猖獗太久,他因为在太清帝病弱时候窥伺宫廷,被太清帝发现,从而被训斥。庆王怀恨在心,发现父皇并不想将自己立为太子之后,索性勾结地方,举兵叛乱……
可以说四王之乱贯穿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