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作者的秉性,对文本内容的把控也非常到位,由他去挑合适的作者,帮他们一起做精品内容比较合适。我题材给到你,对标作品给到你,你来进行命题创作。小作者单本买断,大作者先付个定金,后期平台连载、实体书上线、版权收益我再跟你分成,基本上京宇的实体作家都接到了或大或小的案子,生活有保障,未来有期许,心都比较定。
而对于京宇来说,这种定制向也非常划算。单本10-30万的价格,保证了平台上线后有足够多的精品,也保证了连城的影视需求。只要影视对口,这么点前期投入是不会打水漂的,10万的书转手卖出就是100万,30万转手卖出就是300万,再不济还能让徐静之兜底,即使后续跟作者分成回报比也不是一般得高。
而一个平台如果一开始就能卖出十几二十个ip,资方的门槛都给你踩断,后期的所有精品都不愁卖。
田恬那里就要困难得多。
他手里一票的微博作者要变现,暂时只有实体书渠道,码洋任务每个月五百万,压得他喘不过气。加之之前他跟可达撕逼撕得一塌糊涂,他连这个硕果仅存的大作者都没有了,不得不绞尽脑汁去把作者推火。他知道微博作者在成为大v以前什么都是白搭,案子接不到,广告商看不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