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一条路,若是不愿绕路欣赏这迟麓山的美景,可直通山下。男院自南开大门,向阳,自南边的山脚上山,一路多高大水杉松柏之书,取其端方正直之意,亦如男儿的阳刚之气。女院自北开大门,背光,一路拾级而上,多池塘花柳,小巧精致,取其温婉秀智之涵,亦如女儿的柔婉之美。
两院之间,有两道高墙隔开,平时书院也派门人看守,故而多年来两院相安无事,并未曾闹出过最为忌讳的风月之事。
书院之中,两院规模并不相当,男学子是书院的主要生源,男子进学,优秀者可参加朝中举办的应试,若是再优秀的,入朝封官的也大有人在,是以时下,读书之风盛行,但凡家里有子的,勒紧了裤腰带也要供儿子进学。
而女学子,一不必担生计,二不必忧前途,是以入学之人,家中多为富庶。且相较于男院,女院的学子人数,是大大少了许多,教舍占地也少了许多,故而房屋墙瓦,檐下陈设,院落景致,都颇为精致,很有些男儿穷养,女儿娇养的意思。
迟麓书院山长之下,男女两院各有院首一名,请的是当地颇有声望的先生。当年定下这一任的男女两院院首之时,院中颇有微词。原因无他,女院院首赵崇赵先生,执教多年,虽从不入朝堂,不负功名,但其所教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