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又开始了高中课程的补习。
给萧清韫们上课的老师,大致由四部分组成:有1949年以前即建国前的老先生,有建国后到1965年间任教的老教师,也有大运动期间留校的“老五届”,还有一些留校的工农兵学员。
十多年没有评定职称,好多四五十岁的老教师都还只是助教或讲师,但这一点不影响老师们的水平。甚至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师,现在也“大材小用”的为他们讲解中学课本知识。比如教萧清韫班级数学的就是一位数学系七十多岁的老教授。
萧清韫班上的同学们,也是真材实料考上来的,其他学科也都还好,但英语着实有些惨不忍睹。最后英语老师只能从最基本的字母、音标开始,不过进度却拉得很快,这就导致了同学们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开始了疯狂地学习。
而让萧清韫感到惊讶的是,即使在老师这样快进式的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却基本都能跟上进度,进步当真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这不禁让萧清韫想到了前世听过的一个故事:某高校77级的一位同学,因成绩优秀,被选派到俄罗斯交流学习。问题来了,那位同学只会英语,不会俄语。而时间又紧,正当学校考虑要不要换人时,那位同学却以惊人的速度,只花了11天时间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