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单峻山那么聪明的,就好比平柳村另一户人家,那家的儿子和单峻山差不多年纪开始念书,现在都已经三十多岁的人了,还靠爹娘兄弟养着,原本还算殷实的人家现在成了村里有名的落魄户,赚来的钱都去填他念书那个无底洞了。
要不是那户人家的老人还活着,而且压住了底下反对的声音,恐怕那个家,早就散了。
这样的情况在这个时代比比皆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谁不希望家里出一个读书人,改换门庭呢。
单老头和蒋婆子就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送儿子去念书,看儿子念书不成,又供大孙子去。
让单福宗去镇上的书塾念书,也是单峻山提出来的。
村里的书塾就只有一个老秀才,而镇上的书塾比起村里条件更好些,三个秀才,年纪最大的也就三十出头,其中两人依旧在准备举人考试,相比村里那个多年没有参考的老秀才,更懂得现在主考官的喜好,只是相应的,镇上书塾的束脩就更高些。
其实照单峻山的想法,就该送儿子去县城的书院的,只可惜这么一来花费更大,即便是单老头,也不得不考虑考虑。
现在单家在这个大孙子身上的支出是大头,单峻山的那些工钱,也就只够单福宗在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