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河写信商量后,决定一起出资在张家村建立一所村学。张家的族人及村民们一听说要建立村学,也跟着一起慷慨解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村学的地址最终选在黑家的房子那里。
再说黑家一家,听说那黑大富夫妻俩入狱后没多久就去了,黑家的两个儿子刑期结束后,也不敢再回来了,从此远走他乡,再无下落。黑家本来就是外来户,现在一家人既已离开,宅基地自然得收回来。黑家的房子建得不错,位置也清幽,于是大家一商量,干脆就拿来当做村学教舍。村学先生的束脩由张小北和赵清河赞助,张小北还设立了奖学金制度,给读书成绩好的学生发放奖金。学生们不用再交束脩,只需要负担一部分书钱和笔墨纸砚就行。如此一来,张家村的孩子读书热情空前高涨。又过了两年,张小北又寄回一笔钱,说是夫人和女儿捐的款,供村里的女孩子们读书认字用。
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思想保守的村民们先是不同意,然而又想起这是进士夫人的提议,况且这村学又是张小北一力促成的,若是他们强烈反对,得罪了张小北夫妻可就不好了。于是,他们便抱着消极的态度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他们是不会把家里的女孩子送过去读书的。
他们不送,不代表别人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