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 凌崇不在意, 估计是想着自己闷不吭声什么也没多说的就走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丝愧疚,知道他要搞事情,就送来了金钱支援,但郑之南不会心安理得的收下。
所以作为入股的初始基金就没什么问题。
郑之南在赵奕的加入下,扩大了酿酒坊,从之前的不足十人,扩大到了五六十人,大部分都是村里的壮劳力,还有周边村子过来的。
既然扩大了规模,自然不能再留在家里这小地方酿酒,郑之南初八就开始找人建厂子。
不用搞亭台楼阁,雕花之类的,就简单粗暴,盖大厂房,将各个流程的房间都规划好,他本身就是做设计的,对于这类的空间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十分的不同,在扩大了空间的基础上还将每个地方都做到物尽其用。
建房子的时候还没有立即招人,族里有人看到郑之南生意蒸蒸日上,有些会做生意的便主动和郑之南沟通,想要入股。
郑之南其实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原始资金没有到位,很可能就烂尾了,什么都得元气大伤。
有人想要入股,他是求之不得的。
但是也都讲好规则,入得多,得的多,入的少,自然分红也少。
有了原始资金,厂房不过三个月就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