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防伪线,但如果关了紫光灯,无论怎样用肉眼寻找,都看不到痕迹。
织女用的技术应该就是这原理。
苏莹梅道:“可否走近了看?”
织女道她发现了“秘密”,便道:“当然可以。”
苏莹梅拿掉老花眼镜,凑近打量衣服,和她想的一样,袍角上并不是没有绣线,只不过那些绣线颜色太浅淡了,接近于白色,他们从远处看时,乍一眼会觉得衣服上什么都没有。
她拿出自己的手机,调成手电筒模式,对衣服照射,果然,强光之下,那些原本红艳艳的桃花瓣颜色变得浅淡,而白色绣线绣成的话,却变成了浅红。
织女道:“手电筒的光线是人造光,亮度稳定,但如果是用自然光折射的话,花瓣便会随着自然光的强弱而变得时深时浅。”
到时候正在落花的桃树会看上去更加真实。
苏莹梅忍不住感叹织女的妙思:“太了不起了。”主宰这件衣服的是科学技术,绣功只是次要,然而搞他们这一行的,并不是吃老祖宗本就够的,老祖宗本越吃越少,想要让苏绣技巧发扬,必须同现代技术相结合,如此才能创造出新的活力。
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没有谁比身为协会会长的她更懂了,织女的“落英缤纷图”手工角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