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了一下,就能明白永康帝的想法,前朝的时候就是官营民营并举的,而大明开国之初,为了封闭钢铁流入蒙古,就将铁冶全部收回官家所有。而官家的铁冶出产除了一大部分供给兵部外,其他的就是售往民间,满朝上下早就形成了利益链,这期间的利润也是十分庞大,谁都想分一杯羹。既然能吃一整碗羹,谁又想让外人喝一口水呢?
永康帝则不同,虽然他也在里面占利,但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这项产业真的做起来了,国库中的税银就能增加许多,官营每年所纳税银本就了了,以后若加上私营的冲击,就更不得永康帝的心了。原本建国之初也只是为了防止铁器外流,这么多年一直被官僚集团把持着,就没有去动。如今贸然有人要动大家的利益了,自然遭到了所有收益者的反对。
虽然提高钢铁冶炼产量,降低火铳的造价成本,确实是能增加军事实力,但是为何又一定要发展私营铁冶?官营一样可以做好。
但是林清明白,没有竞争就没有创造;没有个体利益,就没有逐利者,也无法让全天下的有能之士,在这个行业中发光发热。
只是在高明远看来,如果林清真的要走永康帝的路子,那这个林清的眼光也就如此了,还真以为事事听从皇上,做皇上的走狗就能走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