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室。”
宽敞,亮堂,靠墙的一排模特全部套着雍容华贵的传统服饰。
同为宅客,两人对各种规模的工作室格外喜爱。
“嗯,”苏杏看着图片,“据说他们老家那间还在,这间是分店。”
制造古服的工程太精细巨大了,有耐心的年轻人不多。求质不求量,所以他们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却不到扩充店面的程度,除非加盟的人越来越多。
梧桐古镇那间店,除了老板夫妇,还有两位年青设计师,两位相当熟练的裁缝阿姨。
店小,员工不多,没有什么助理之类。
传统工艺,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很难维持,有些甚至早已消失。
“梧桐本来就是一座古镇,他们在那里应该有市场。”筱曼说。
“难说,他们做的衣服价格不便宜。游客喜欢买小礼品当纪念,花大价钱买一套不经常穿的衣服,不划算。”
“你那是老观念了,”筱曼鄙视她一眼,“我发上网的图片不知有多少人转载,很多人问我穿的衣服哪儿买的,贵不贵……”
如今民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开始学会讲究了,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人。
假以时日,以前丢掉的优良传统将被年轻人一一捡起来……
两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