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太深奥了,陆苗连施舍这两个字的意思都没懂,怎么可能答得上他的问题。
    她今年八岁,说的“要”与“不要”,纯粹是出于一种被惯坏的跋扈。因为急切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脱口而出“我要跟你做朋友”。再深的意思,她完全没有考虑到了。
    到陆苗长大的时候,回想起这件事,她才隐隐明白,此刻小江小朋友他心里不甘和纠结的东西是什么。
    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他觉得不舒服了。即便此刻的他也表达得不够到位,但他不舒服了。
    那大约关乎自尊心。
    大人们打哈哈地说着“小孩子有什么自尊心啊”,可是小朋友们有。
    “小江好可怜呀,苗苗你要好好陪他玩,不要让他感到寂寞。”
    “不跟江皓月做朋友?不可以,我们不允许。”
    “能赶得上课程吗?多读一年没什么的,学校能理解你的情况特殊。”
    江皓月被迫地收获了来自各方各面的“怜悯”,不管是他需要或是不需要的,在他们眼里,好像他没了条腿,从此便低人一等。
    他们给出特殊照顾,给出自认为对他最好的选择。那如果这个选择,他不接受呢?
    怎么会不接受?那可是最好的。给他的,他就该收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