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原指着奖状右下方的“夏城公安局”字样,认真道,“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我们出身不好的事情来说了。而且,有这个奖状,我们将来上学还可以加分优先录取。”
祝小嘉看着二哥祝原认真的样子,突然有点心疼。
其实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唯成分论”都十分盛行。
这是一个“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
父母都是贫农、工人、军人,那你就是根正苗红的好分子,父母是“黑五类”,那你就是资本主义的坏苗子,要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改正。
根正苗红的好分子,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比其他人更有利,高考恢复前的工农兵大学甚至只接受公社推荐的好分子去上大学。
无论是学校里选班干部,还是工作单位升职加薪,其实都会考虑一下本人的家庭成分,这个风气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慢慢改善。
哪怕是像祝原这样看似成熟的孩子,心里其实也很在意这一点。
祝原说:“有了这个奖状,以后我们周围的邻居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他们是被公安局表彰过的,在这个年代,这份荣誉连整个食品厂和他们的学校都与有荣焉。
以后再有人敢拿他们母亲的身世说事儿,祝家三兄妹就能拿这个奖状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