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生活总是精打细算的。
买好米面,走进集市,再买些猪肉就可以回去了,这时辰接近午时,买肉的人不少,胡长林带着他们停在了第三家肉铺,案台上大大小小的肉块依次摆放,半肥瘦的贵些要十八文,全瘦的反倒便宜两文,排骨贵些,筒骨却是半卖半送的,因为骨头上的肉基本都已剔干净了,只剩光溜溜的骨头了,旁边的猪板油肥滋滋的,胡长林问了价钱,便割了五斤,炼过后也能有两斤多的猪油。
珍珠看着一旁放在盆里的猪下水,想了想便问道:“大叔,这大肠小肠咋卖?”摊主是位三十出头身形健壮的男子。
“那些啊,不值几个钱,你们要一起给个十文钱就全部拿走吧。”他随意的挥挥手。
盆里是一付小肠一付大肠还有一个猪肺,珍珠心里计量了一下,感觉还是很划算的。
“珍珠啊,这下水味儿大,不好吃,咱买两斤猪肉回去,好不?”胡长林劝说着,怕她为了省钱而买这些不好吃的下水。
珍珠莞然,也不解释,虽然她也不大会弄猪下水,但俗话说得好: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
她老妈就很爱做这类菜肴,大肠用盐抓干净后,便是什么酸菜炒大肠、爆炒肥肠、红烧肥肠等等弹口又好吃,小肠则用来打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