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世,圣贤们还在沉睡中,我们这些小辈倒是苏醒了,不过谁都不敢越级执掌儒家,所以要等一位贤士苏醒主持大局。”
陆鸿明谦逊地回答我。
我从他身上看到的,满满的都是礼仪和等级之分。
儒家最让我欣赏的是礼和弟子的德行,人人都彬彬有礼,学识丰富。
最让我厌恶的是等级之分,上下序列,等级地位分得清清楚楚,好在这是修界,等级之分没什么大不了的。
放在追求民主公平的凡俗,这就是封建陋习。
“要贤士出来才能主持儒家,那得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你随便说几个我听听看。”
跟他说几句,我倒是来了兴趣。
儒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以前外国人都把儒教当成中华民族的国教的。
“最起码也要明代的顾炎武和王夫之,才有主持儒家的资格,我说的这两个只是儒家级别低下的贤者。”
陆鸿明想了片刻,回答道。
我问了他贤者算是什么等级,是怎么划分的,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哭笑不得。
儒家的等级划分,是按照弟子们对儒家教义的理解和拓展程度来划分的,并不是用修为划分的。
儒家内部分为“圣人”和“贤者”两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