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想象中的申饬太子的情况没有出现,老臣刚刚斥骂功臣端亲王爷的事,仿佛也让大度的帝王一笑置之了。唯有政治嗅觉敏感的人暗暗察觉,这太子殿下,怕是遇上大难了。
但翌日,太子的一个举动,彻底让在场的文武百官看懵了。大殿之上百官面前,太子竟拱手出列,自荐到玉兰关外安抚流民!
这种先例不是没有,但在这种节骨眼上作出这种举动,就十分耐人寻味了。高坐龙椅上庆元帝眼眸低垂,看不出是何表情,大臣们也不敢直视天颜,半响罢,才听到庆元帝冷淡的说一声,准奏。
庆元帝没细问原因,也不阻止太子前去,连关心叮嘱也没有一句,一君一臣一父一子诡异而契合的举动,让人大感奇怪。倒是太子领下旨意后,庄重的跪拜下来跪谢圣恩,这大礼行得,怎么看都有种谢罪的意味在其中。
朝廷中多得是丈二摸不清头脑的人。而那耳聪目明,对内里门儿清又看出了蛛丝马迹的重臣,都不由自主的为太子这一招釜底抽薪感到惊叹激赏。
而这些重臣才是朝廷中的中流砥柱,圣上的心腹纯臣。他们其实很清楚,当年那场舞弊案的身后,有着与太子殿下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敌不过太子的人断尾干净,又搜集不来实证。
日子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