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好学。
天下的各行各业都特别重视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导和帮助。有没有老师,有个什么样的老师,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简直是太重要了。每一个孩子到了开蒙的年龄,都必须拜师进学,才算是正式开始自己的人生。
而皇家子弟隆重拜师这一久远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周朝时期,虽然那时候还没有正式的师生关系。被评价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的周公,可以算是华夏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皇子老师,虽然他是成王的亲叔叔,成王也没有拜师。
周公的哥哥武王去世的早,他辅助尚在襁褓中的成王登基为帝,培养教导成王,七年后成王长大,又毫不留恋的把政权还给成王。“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说的周公的功绩和功德。
春秋时期孔圣人曾经有言:“自行束修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讲究的就是心意第一,束修为辅的一种朴素简单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延续到唐朝贞观年间,才发生变化,只因为唐太宗这位千古一帝他特别的重视,他的儿子们和皇家老师们的关系。
唐太宗认为只有自己以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