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颇高,却是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导致一家人都过得清贫入洗,如今可以进翰林院,一展才华,连带一家人都跟着他过的更好,确实是一大幸事。
“苏茉儿姑姑得到消息后,考虑她们不光是家学渊源,才情过人,还偶尔在钱塘女子学院讲学,有讲学经验,想要邀请这婆媳俩到京城的女子学院任教,也好给家里添一份进项。”
“太皇太后听到苏茉儿姑姑说起来她们,就想起来我提过的蕉园诗社众女子的事儿,听说她们已经进京,暂时住在另一个诗社成员黄蕙先生的京城宅院,就宣了她们三人下午进宫。”
对于苏沫沫姑姑的做法很是赞同的太子殿下还是点头。苏茉儿姑姑考虑的非常周全,京城居大不易,她们婆媳俩才华、能力、名气都不缺,去女子学院任教正合适。
可是,眼见这些历史人物,因为他们的努力,有了不同于原来历史记载中的美好生活,太子妃不是应该眉开眼笑的欢喜、高兴吗?
“所以,太子妃因何烦恼?”
原来历史上的大清朝,由于心学在江南各地的兴起,带来的这股女子思想解放风潮,以及晚明的流风遗韵,本就是一个被誉为诗歌中兴的朝代,一个女诗人特别兴盛活跃的时代。闺阁女子结社吟咏成为一种潮流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