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年代经常停电,而且很多人家晚上都不舍得用电开灯。所以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手电筒。
赵晓晓哎了一声,道:“你不照顾顾叔了?我自己回去没事的。”
“没事,方子我妈已经在熬药了。我家里还有好多学徒呢,扎针艾灸这些事不在话下。”
顾忠生哈了哈手,嘴边冒出一片白色的雾气。
“晓晓,你冷不冷?要不把这个大衣给你。”顾忠生不知道什么开始,已经不管赵晓晓客气的叫赵医生了,而是亲切的叫她晓晓。
她摇摇头说我不冷。
顾氏医馆走的是旧社会医馆的老路子,光负责抓药的学徒就有三个,从烧火,熬药,再到抓药,跟诊,抄方子……都得一点一点往上熬。
不单单要在师傅家学本事,还要学干活。扫地,洗碗,遛狗,看孩子……什么活儿都得干,还得跟别人比赛似的勤快。不这样做,众多徒弟中,师傅根本不会注意到。
快的也得三年五载才能开始看病,慢的十年八年也有,还有好多半途而废的。
每年招进来十来个徒弟,最后能留下一个就不错了。
赵晓晓觉得,现代的医学教学制度完善了很多,比旧社会的学徒制要方便多了。
“晓晓,你能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