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秫秸秆儿、苇子棍,捡多了打成一捆,背回来卖给水铺。出力多少先放一边,四更前后就得披星戴月地出城,因为五更天亮就有要水的,起晚了不赶趟儿。
当时天津城中的大小水铺不下几十家,通常开在胡同深处,门前没有字号,只在外边挂一块小木头牌子,上写“水铺”二字,里边是一排炉灶。王宝儿常年讨饭,有一份眼力见儿。他送秫秸秆儿的这家水铺与别处不同,不仅门脸大,还有字号,门口挂着幌子,名为“顺隆水铺”,取一顺百顺、生意兴隆之意,位于银子窝路口。进了门一左一右各设老虎灶,因其形状而得名,前边的灶膛如同张开的虎口,后边一根烟囱是老虎尾巴,两边各有三个灶眼,上卧六口大锅,锅上的木头盖子一半固定,另一半是活的。老板是哥儿俩,一人盯三个灶眼儿。各灶的火候不同,紧靠门的头一口锅,下边的火最旺,煮得开水滚沸,二一口锅里是半开水,三一口锅里是温暾水。卖着头锅水,随时再把二锅、三锅的水往前边倒,一来不耽误卖水,二来可以省火,因为这只“老虎”的确太能吃,多少秫秸秆儿也不够烧。两个老板从天不亮就开门,肩上搭着白手巾,手里拿着长把儿的水舀子。有买水的提着铜壶过来,用不着进屋,铜钱扔在笸箩里,打开壶盖放在门口。老板吆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