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辆大马车在快速行进。
    正是急着回京参加皇上大寿的外出测绘人员。
    说起来,当今皇上确实是难得的好学之人,对各种学科都精通或者涉猎,对天文地理学也历来都很是留心。
    追溯其源可能是受到南怀仁等传教士的影响。南怀仁进宫不久就与另一个传教士合写《西方要纪》,绘制世界地图《坤舆全图》,向当年年幼的皇上介绍西方地理知识,皇上的兴趣就有了。
    他自己一边学习传统的地理书籍《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徐霞客游记》等,一边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
    每次出巡、征战都不忘考察地理,随身带上钦天监官员和测量仪器,一到驻地,必要对当地的天文地理进行考察。
    长江、黄河、黑龙江、金沙江、澜沧江等,南巡时亲自勘察;亲征噶尔丹也不忘考察黄河源头之地,抗击沙俄入侵,平息额鲁特蒙古贵族分裂活动的战争,亲临前线指挥更是注意到大清国急需一份地图。
    康熙二十八年《尼布楚条约》签定后,皇上不光是感觉到俄语人才的缺乏,他还真切地感受到大清在边境地理认知上的缺乏。
    恰好法国传教士张诚呈上一份从欧洲来的亚洲地图,皇上从这份地图受到启发,利用张诚等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