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有十五亩。
宋新桐拿了契之后就让杨树载着万村长去了县城立红契,顺便去拜访洪师傅,如果不行的话就另外请一批工匠回来。
宋新桐则匆匆赶回来了村子里,去了秋婆子家里。
“秋婆婆,你们家的红薯都还没卖吧?”宋新桐一进门就问道。
“没呢,都还在呢。”秋婆子一下子就精神了起来,“新桐你可是想到法子了。”
“想到了。”宋新桐喘了一口气之后说道:“不过得等我将工坊建好了你们再给我送来,一文钱一斤的价格收。”
“啥时候能建好啊?”秋婆子问。
“现在也才十五,若是顺利的话估摸着月底就能建好。”宋新桐顿了顿又道,“秋婆婆你们今年能多种些红薯吗?有多少我要多少。”
“啊,成啊。”秋婆子说完了之后又觉得不对,“新桐啊,你这要收了我们的红薯去做什么啊?你会不会亏本啊?”
红薯可是耐贫瘠的东西,一亩怎么也得收入三四千斤,一亩红薯岂不是就要赚三四两银子了?
“不会不会,秋婆婆你帮我同村子里其他人说一说,让他们莫着急处理了。”宋新桐提醒道。
“我晓得,我等一下就去通知大家,现在可好了,不用搁着来坏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