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
她对裴闹春不是全无感情,包含着这点期待,她选择了回家,对方却似乎是摸清了她的底线般,得寸进尺。
自打有了她不低的工资,裴闹春开始敢把自己预留的钱全都捐出去,今天这个学生没钱吃饭、明天那个学生学费差钱、后天山区有个孩子如何如何可怜……苏秀珍从交家里的水电、出家里的支出到后来甚至开始给裴闹春发起了生活费。
她有时候都嫌弃自己“贱”,不知道为了什么,可就这样,日子一天又过了一天。
婚后第三年,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家庭,略过孕期苏秀珍和裴闹春的种种矛盾不说,这个孩子还是给苏秀珍带来了很多幸福感,她甚至开始期盼,有了孩子后,裴闹春能有责任感,对孩子、对这个家负责。
当然,很快她就知道这一切全是妄想,丈夫始终如一,毫无改变,继续在外头做着他的大善人,甚至不多去考虑,再多了一个孩子之后,家庭的支出是否足够。
在有了孩子之后,苏秀珍开始有些认命,她不希望让女儿没有爸爸,也不希望让女儿从小到大在流言蜚语中长大,一方面她试着接受眼前的一切,从边边角角省下点钱作为女儿之后的支出,另一方面她却还是很怨恨,怨恨他的丈夫善心只挥洒到外人,不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