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章信鸿这里的时候,下意识地放下脚步。
    他答卷很有规律,审题之后,会先在宣纸上理顺了思路,写好了文章,有条不紊誊抄在答卷上。
    用的也是县试里不常见的馆阁体,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好像练了有段时间了。
    这馆阁体自然是苏玲珑教的,练了两年的时间,章信鸿的字说不上多好,少了自有的韵道,苏玲珑就自己用了馆阁体给他写了帖子,当做是偶然从市面上买到的。
    简单看过了章信鸿的答卷,县官觉得他这一次的童生就算是稳了。
    谁知道,在评定试卷的时候,其他几位筛出来的头三名,其中一个就是那个九岁童子。
    县令想到了那封举荐信,加上在考场上这孩子的表现也不错,笑道:“以我所见,这份为头名罢,说起来,私塾里的那位刘夫子,对这位是褒奖不断。此子颇为纯孝,六岁稚龄便知孝悌,父亲亡故,守孝三年在书院里不曾嬉戏。”
    在私塾里都是同龄孩子,除非实在是性情太过于孤僻,一般孩子都无法三年不嬉戏,现在县令特地点了这份,诸位便再看一遍答卷。
    毕竟是九岁的孩童答卷,文章的见识是有过自己的思考,不过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是参加府试恐怕就难以擢为前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