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我们首先应该是“我”,然后才是子女、父母、朋友、学生、同事等等的角色,所有的一切身份都应该排在“我”后面。
但年近五十,观念古板的院长未必会认同这种想法。因为他们那一辈讲究奉献,“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这句话就可以道尽他们那个时代的特点。
三观不同,还是时间洪流所造成的,这样的差异就跟天堑一样,根本跨不过去,沈容不会傻得去纠正这样一个观念已经形成几十年的老一辈。
她只是固执而又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名声诚可贵,但自由价更高,跟能否得到完全的自由相比,他人的感官议论算得了什么?哪怕被千夫所指,只要能得到自由,我也在所不惧!院长,你不必劝我了,我要见童月和律师,重新找权威机构做公开公正的精神病鉴定,不然我绝不会签字出院!”
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彻底地摆脱阴霾,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不受权威控制的人!
对上沈容认真坚决的浅褐色瞳孔,院长明白,他的说服计划失败了。
而且这一刻,哪怕没做鉴定,通过跟沈容的这番对话,他也倾向于认为,沈容不是精神病患者。她意志坚定,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