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吗?
想到放血,就回想起初见的情景。
她这么“惜血”,这次心底是不是就像上回被多抽了血一样想跳脚?
卫羽看看学生代表们,他们也是崇拜和希翼地看着赵清漪。
在这个全体抗倭情绪高涨的年代,一个能俘虏倭寇一个大队的传奇女子,身上所赋予的偶像崇拜比后世的奥运冠军还要强。
赵清漪心想:要让我在这开口又捐五十万大洋,绝对不行,还是转移思维好,然后担一小部分过来。
于是她长长叹了口气,怀着深情说:“国家多难,民生多艰。我一直在想,我们的民族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也许有些人觉得这种思考很可笑。我又不是政府高官,也不是耆老前辈,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呀。我一直很喜欢梁先生的文章,少年强则种花强,要想少年强则需靠教育。”
大家纷纷点头,而在场也有不少人是认识梁先生的,心中对于她自呈喜欢文人的文章当然多有好感。
赵清漪说:“但是办教育也很难呀,我们没有钱,果府财政困难,应付外寇已应接不暇。
学生读书为了什么?为了国家兴盛?家长送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是为了民族长存?
很多人都是扯淡!你是为了你自己要读书,别辩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