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准……”
她还没说完,大家就沸腾了。
“还真有啊?”
“年级第一押题,肯定准! ”
很多经验丰富的毕业班老师,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冲刺期,不管是授课还是出考卷,都会对重要知识点,出有针对性的考题,把可能的考点都过一遍。
某种程度上,算是押题了。
大部分学生,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很少有学生会想到去做考题分析,做提醒预判和押题。
夏茗竟然做了这一步工作,让何老师很惊讶。
何老师扫了一眼课表,发现下一节课是自习,便道:“下一节是自习课,既然夏同学做了考题分析,不然就趁下节自习课,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此言一出,全场欢呼。
“老师,我押题很可能不准。”夏茗做最后的挣扎。
倒不是她不乐意分享,而是她做的准备,几乎都是针对高考的,对预考不能说没帮助,但不见得帮助很大。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虽然对今年高考题有些印象,也进行了针对性的攻克,但终究只是凭记忆。
她不确定是否准确,更不确定真实的考题,会不会跟她印象中的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她岂不是误导别人吗?
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