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黎洵仕途多舛,当年老户部尚书姬牧原获罪下狱时,黎洵母丧丁忧,陈琦捡漏升任户部尚书。
等黎洵守完母丧重新起复时,文帝本来有意招他入阁。又不幸的是,黎洵的老座师,当年的内阁首辅齐建云突丧长子,打击之下直接死了。取而代之的,是林附殷在内阁风头渐劲。陈琦作为林党顺利飞升,黎洵这个标准的齐党又跟在陈琦背后吃屁,憋屈地回户部,当上早就该是他的户部尚书。
这其中党争的门道自不必说,黎洵在户部尚书位置上背了无数黑锅。
眼看林党一家独大,他心灰意懒,干脆就乞骸骨回乡逍遥去了。
排在最四位的,则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蔡振。
蔡振也是一位老大人了,身为九卿之一,历经四朝。
他是谢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郎,殿试被皇帝点中头名时,只有二十二岁。当时在位的还是仁宗皇帝,想把他留给文帝,就搁在翰林院养了几年。
偏偏这位和文帝不对付,自求外任多年,这也是一位出身大族的豪杰,千里当官只为爽,不贪污不受贿,连女色都没什么心思,一门心思搞建设,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路上官声鹊起。
文帝爱才,蔡振照样青云之上,后来被文帝召回京,叫他去当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