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两到三年时间。”
荀彧笑而不语。杨彪不解,露出些许不悦。“文若这是何意?”
“杨公,若不是德祖被孙策骗了,就是孙策被人骗了。两到三年能够屯田成功,丹阳屯田的条件难道比关中还好?杨公在关中屯田,觉得几年能够自给自足?”
杨彪将信将疑,他还真不清楚丹阳的情况。他看向刘巴。刘巴不动声色地说道:“若以常理论,丹阳地势卑下,人口又少,欲在丹阳屯田,没有五年时间难见成效。可是令君别忘了,孙策与众不同,他也许能别出蹊径,两到三年就能成功。”
杨彪很尴尬。刘巴这句话是在替他辩解,其实是证明了荀彧的分析。丹阳不可能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看到屯田效果。他不熟悉丹阳的具体情况,杨修也不熟悉,很可能被孙策骗了。至于孙策被人骗了,他不太相信,因为孙策做事精细,他提前三个月就派人查访丹阳地形,不可能不了解丹阳的实际情况。
虽然是同龄人,但杨修阅世太浅,不如孙策狡诈。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莫名其妙的成了孙策的辎重营主管。当然也不仅仅是他,马超、阎行都被孙策笼络住了,阎行甚至成了孙策的骑将。
卑贱者多能,高门子弟有见识,却往往眼高手低,不如出身卑贱者通晓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