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来说,很多细节阙如,不可避免地会落入纸上谈兵的窘境。
孙策想改变这个习惯,他每次战斗结束都会留下笔记,尽可能详细的记载地理、双方的兵力组成和战斗的过程。南阳之战结束后,他还请蔡邕整理出一份战记,现在已经是南阳讲武堂的重要教材。
垓下之战在后世是一个疑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具体战场在什么地方,有多种说法,孙策读过一些论文,但是他没有实地考察地过。现在亲临战场,他一看这附近的地形,回想相当记载,结合两年多的实战经验,基本就认定这里应该就是垓下之战发生地。
相比之下,郭嘉、鲁肃就没有这样的疑问。在他们的知识范围内,这里就是故老相传的古战场,从来没有怀疑过有其他选择的可能。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项羽故城还有迹可寻,不用考古发掘就能看得到。后世最后确定这里是古战场遗址的证据也是这座古城和里面发现的箭簇、楚钱等遗物。再过几百年,这座城被埋在地下,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真伪了。
孙策让郭嘉安排人绘制地形图,作为将领们闲暇时沙盘推演练习的素材。
鲁肃觉得很新鲜,向郭嘉请教相关的情况。郭嘉和鲁肃很谈得来,两人都不走寻常路,在战略思路上也有相似之处,没两天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