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为了发财,默许部下掳掠百姓是不言自明的规则。军纪严了,部下轻则消极怠战,重则一哄而散,甚至反叛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他虽然实行募兵制,但士卒的家属大多妥善安顿,这也是一个约束,军纪要好一些。孙坚部下却以募兵为主,军纪不严。这次在昌邑,虽说是昌邑豪强反对孙坚,可是孙坚部下骚扰百姓也是导火索。
严明军纪是他早就计划的措施,只是一直没打到机会实施。现在孙坚新败,认识到军纪不严的后果,又愿意放权,他正好借机推行。他不能亲自出面,将伊籍推荐给孙坚,让伊籍去办,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伊籍是本地人,重用他,也能体现他愿意与高平世家合作的意愿。
孙策和伊籍一路走一路交流,到达县寺的时候,两人已经说得很热络。进了门,上了堂,孙坚正在堂上与人说话,见孙策与伊籍有说有笑的进来,不免有些惊讶。不过他也没多想,孙策与人相处的能力本来就很强,远在他之上。
孙策上前见礼。孙坚随即介绍在座的客人。大多是一些小豪强,其中有一个是故荆州刺史李刚的儿子,算是有点身份地位的。名声最大的王家、刘家、张家一个也没出现。孙策一一见礼,记在心里。他对世家豪强的态度一向很明确,愿意支持的善待,不愿意支持的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