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与曹昂的谈判,每天听一听谈判的结果就行。趁这个空当,他与几个浮屠道人见了面。
所谓浮屠道人,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和尚、僧人,此时也有专门的称呼,或早优婆塞,或曰桑门,即沙门。来见孙策的人叫严浮调,下邳人,年约四十,已经正式落发出家,也算是敢为天下先。对汉人来说,身之发肤,受之父母,别说落发为僧,就算是髡头都算是刑罚,更何况是剃得光溜溜的。
看到严浮调的那一刻,孙策觉得很奇怪,忍不住问了一个问题。“尊者,我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冒昧,但不吐不快,还想尊者见谅。”
严浮调谦和地笑笑。“将军大概是想问,是什么样的教义能让我如此决绝,抛家弃亲,一心修行?”
孙策点点头。汉人也有修行的,阳城山时的隐士、道士数不数胜,他身边的郗俭之前就是修行的道士,但道士随时可以走,随时可以回,还没有出家这种仪式。浮屠要落发,非决心奉道不可。
“久闻将军大名,今日方得见,有经书一卷,还望将军笑纳。”严浮调从身边的青囊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托着,送到孙策面前的案前,又退了回去。“将军天资过人,有大菩提,与浮屠有缘,看完这卷经,也许就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做了。”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