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所知,沮授是冀州人中几乎是唯一持续关注新政,并对新政有独到见解的人。相比之下,崔琰还年轻,他对新政的理解还很肤浅。
“公与读《孟子》否?”
“略知一二。”
“最喜欢孟子的哪一句?”
沮授略作思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看向孙策。“不知大王又喜欢哪一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沮授目光微闪,咀嚼了片刻。“胜而不骄,大王不愧王者。”
孙策暗自发笑。亏得他还读过一点书,要不然今天就误会了。沮授这句话看似赞许,实则不然。“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出自《商君书》,是法家之言,沮授故意省掉了“之兵”二字,是避免他误会,但意思却还是那个意思。
读书人说话常常是言外有义,不能局限于表面。就像沮授说他喜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未必就是他的本意,只是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罢了。他如果顺势说喜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就上了沮授的当。
“公与,你熟读经史,又通晓古今兴衰,可知为何衣冠皆在中原?论骑射,北有诸戎之强,来去如风,论养生,南有稻鱼之丰,不知饥馑,中原其实并不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