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不要轻易投降,要和孙策讲讲条件,说白了,真正的目的不过是表示自己的存在。如今心愿达成,他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安排好了韩宣,孙策转向臧洪。
与韩宣不同,臧洪身材高大雄壮,相貌出众,自信从容。他的父亲臧旻是文武全才,军功卓著,臧洪十五岁为童子郎,入宫伴驾,那一年孙策刚出生。按照官场惯例,臧旻是孙坚的举主,有恩于孙家,臧洪又年长,与孙坚平辈,在孙策面前有足够的心理优势。
这个时代的士人还没被完全摧毁自尊,坦然笑对王侯的人不在少数。
“臧公是哪一年走的?”提及臧旻时,孙策欠了欠身,以示尊敬。
提前先父,臧洪不敢怠慢,连忙还礼。“中平五年孟春,太原太守任上。某弃官奔太原,迎回射阳,四月入土。令尊时任长沙太守,正在征讨区星贼,百忙之中还委托令舅送了礼来,洪感激不尽。”
孙策笑了。“应该的,应该的。”心里却有些好笑。性格决定命运,难怪历史上的臧洪会做出那样的选择,这人心气高,恪守传统,对君臣之义看得很重,有点老派贵族的感觉,凡事礼义为先,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可惜这种人很快就没了,魏晋之后,所谓的江左门阀自恃家世,妄自尊大,却没什么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