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好吃。”
“说得详细点。”
孙策有点为难。他不是一个专业的食客,对食物的鉴赏能力有限,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眨了好几下眼睛,搜肠刮肚,还是只有“好吃”二字。袁权笑了,在灶下添柴的宫女也忍不住笑了两声,随即又故作严肃,只是脸蛋被灶堂里的火映得红扑扑的。
“看来大王的能力还是在治大国,不在烹小鲜。”袁权含笑忙碌着,嘴角挑起一道浅浅的弧。
孙策又取过一枚点心,放进嘴里,慢慢的咀嚼着,同时也咀嚼着袁权的这句话。这句话看似随意,其实有深意。汉代虽以儒术治国,却不排斥黄老之言——汉代的儒本就兼有法术,只是权重不同——老子那句“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上,以作为齐家治国不二的最佳证据,可是现在袁权将治大国与烹小鲜对立,这本身就在表明态度。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态度。家是家,国是国,齐家和治国的原则并不一致,家国不分的结果往往是国破家亡,孙坚战死就是典型的例子。以他征战多年的经验,他能不清楚孙权的优劣?但孙权是他的儿子,是不受长子重视的次子,他不能不有所提携、偏袒。
孙策心里一暖。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