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处理军务。
张鲁虽然有些舍不得,却还是答应了。
黄忠向阎圃问计。
见黄忠诚恳,阎圃也没有推辞。他对黄忠说,曹操亲率主力而来,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如果能击败曹操,蜀国就没有反击之力,非降则亡。退一步说,就算不能击败曹操,只要保持不败,拖住曹操,也是为其他各路大军创造机会。将来论平蜀之功,中领军必是有功之人。
黄忠苦笑道,我能力不够,生性又鲁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哪里还有脸面争功。只是将士辛苦,若能立功受赏,也不枉这千里跋涉。如今军粮不足,先生可有解决之道?
阎圃说,原本宕渠是最好的补给点,现在宕渠被曹操占据——宕渠虽是县城,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又长途跋涉而来,没有大型攻城器械,强攻是不可能的——只能另想他法。
办法有两个:一是向当地百姓筹粮,二是夺敌之粮。
筹粮不能像徐晃那样向部落筹粮,而是向当地大族借粮。一是山里的部落分散,粮食也有限,费心费力,收获却有限。大族则不然,他们实力雄厚,余粮较多,只要有几家肯借,支持大家十天半个月的不成问题。此外,他们不仅能借粮,还能借兵,协助大军作战。
夺敌之粮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