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也看到了,劫掠巴人的后果很严重,不仅身边的这一万人要处理,西城还有几万人。一着不慎,吴懿暴起,徐庶失了西城,他们想撤回去都做不到。
一时贪功,自陷险地,每个人心里都有些后悔。
黄忠本人也不例外。
李严的压力最大。身为军师,他对此次失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他鼓动诸将,屡次向黄忠请战,黄忠不会答应这次的作战计划,至少不会是现在。还在大巴山里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希望能有一线转机。
否则他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不管是军师还是统兵将领,出现这么大的失误,简直就是自毁前程。
现在转机来了。徐晃派兵劫掠,激怒了巴人,有可能引发张鲁部叛乱。当着诸将的面,李严严厉的批评徐晃不识大体,不仅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迅速夺取宕渠,补充军粮,反而派兵劫掠山里的部落。一个部落能有多少人口,能有多少粮食?就算将附近的部落全部杀了,也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粮食,反而引发了内乱,后患无穷。
如果张鲁的部下真叛变了,别说攻取巴西郡,仅是这一万叛军就够他们头疼的。正面作战,吴军当然没什么好怕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