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青微微一怔。难怪他觉得刚刚招安后的一段时日成效是十分不错的,只是有个别居心叵测之人趁机闹事,想骗取官府的招安金。可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闹事的人忽然变得越来越多,形势也急转直下,他至今都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听窦子仪这么一分析,竟是从招安之初就已埋下的祸根?
朱瑙道:“还有其二?”
窦子仪道:“有。最糟糕的是,宋州牧不但决定招安,还让钱主簿去撰写招安檄文。钱主簿为人……为人……”他思索片刻,咽下“抠门”二字,接着道,“钱主簿为人一向拘谨。他将招安当做谈生意,生怕价开得高了要吃亏,于是先把条件放得极低,只等山贼自己往上加。然而招安和谈生意又怎能一样?那些山贼或许原本对官府仍有一线畏惧忌惮之心,可招安条件朝令夕改,他们自然也就明白,官府无能,只有招安一条路可走,且愿意再三妥协。那些山贼自然坐地起价,官府便不接受也得接受。”
朱瑙看他的目光中多了几分欣赏。若说前一条分析可以是事后附会,可这一条便能看出,这窦子仪的确是个明白人。当初虞长明将第一份招安檄文拿给他看,他看到那抠抠搜搜的招安条件,心里便知官府此举犯了大错。官府或许是想以较少的银钱来招安山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