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捡了命回来,淮阴侯便是再不愿意,也须得顺着他。”
我微微点了点头,看着他:“公子如何打算?”
公子讶然:“什么如何打算?”
“便是将来之事。”我说,“如今荀氏已倒,公子可不必再留在太学,可应召入朝。”
此事,倒是我一直未公子想着的。只是沈冲突然遇刺,我一直待在淮阴侯府,无暇与公子细说。
“入朝?”公子道,“我在白马寺那几日,朝中倒是又来了人,不过是想召我去做个著作郎。”
著作郎是秘书监属官,专司朝廷文史著作之事,多择选名望卓著之士充任。公子年未满二十便得此位,对于士人来说,自是殊荣。但著作郎首在名望,日常之事不过埋首于文牍,将来升迁也多是到太常属下的太学之类去处,于公子的抱负而言,却是无所裨益。
我看他满不在乎的神色,似是已有想法,道:“如此,以公子之见,何职为宜?”
公子没有回答,却道:“霓生,这些时日,我总在想一事。”
“何事?”我问。
公子道:“荀氏权倾天下,却一夕盛极而败,其因为何?”
因为你母亲捣鬼。我心道。
“自是因为荀氏不臣,邪不压正。”我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