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养仇。有奖,必当有惩。”
刘备稍稍一愣,问“夏主簿所信法家治国之策?”
夏安然仔细想了想,“非也,吾更倾向于依法治国,即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绝非以法为武器,去苛刻得要求民众。”
“法若不行,何以服人,”他叹了口气“若当真能够依法定行,当真做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世间便不会发生外戚、宦官乱法之事了。”
他此言一出,让两个刘家人都是一惊,刘备更是急急问道“夏主簿莫不是对外戚、宦官乱法有法子解决?若仅以法治,未免过于单薄。”
自汉立后,外戚乱法之事便不曾绝,尤其是入了东汉年间,自刘秀之后,几乎每任帝皇都游走在外戚与宦官之间。
主幼母强,幼主要依靠母族的力量站稳朝堂,此过程中必然养大了外戚的胃口和权势,而小皇帝长大了想要收回权利,就必须削弱外戚的力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扶持第三方势力,一般都是宦官,因为对于小皇帝来说,他能接触到的就是宦官、宫人,后者多以其母马首是瞻,唯有宦官,宦官完全依附于皇帝而活,自然更为尽心尽力,又极为可靠。
历朝历代,模式几乎都是如此,无非到了后期外戚改为了辅政大臣。
“若仅要解决外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