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交一笔“公费”,作为买官钱。
纲良叔父笑着问传信的人,这笔钱能够多少?那个出城的鹈殿长照家人转头就看向旁边的和尚,让他回答。
那个和尚大约是本证寺的某位请元,想了想,试探的说了一句“一千贯可否?”
纲良叔父偏过头:“四千贯钱,三千石米,借据债券总还能卖几百贯,这生意不亏。”
小平太又看了一眼其他诸将,脸上的表情和纲良叔父差不太多。和小平太眼神交流一圈,大致都是见好就收。
用一句站在道德高地上不感觉凉的话来说就是:“毫无远见,愚昧不堪!”
但是这就是众议,是舆论,小平太固然可以强行独断,这在这个时代并不是罕见的现象。但是独断的独夫做的久了,臣僚下属终究会心生不满,不利于内部团结。
“呵,你们本证寺在三州数十年,钱米七千就想打发我五千大军?莫不是在说笑?请回吧,带个更有诚意的答复再来!”
小平太知道众议的根结主要就在发财上,虽然七千钱米不少了,但是每个人都要分一点,到手就不会太多了。
这样假装是为了集体谋福利,不仅不会引起大家的反对,大家心里实际上还在暗中鼓励小平太再威严一点,恐吓本证寺拿出更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