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家就讨论吧,首先是费用问题。既然是山内家主办,那就肯定等于是只有投入,产出不可能以现金的方式回报。这个钱从哪里来,大概要多少。
这个问题不会太大,山内家的财政补血能力比现下很多大名要好太多。虽然真的战火连天打起来也会捉襟见肘,但慢慢的已经开始有短期低息战争贷款的能力,稳健的很。
而且学校的早期投入最主要的就是校舍的建设,又不用铺张奢华,正常的构建即可。土地都是山内家的不用花钱。
考虑到领地庞大的问题,小平太是认为按照路程远近,一个郡或者几个相邻的郡设置一间小学校,且设置在山内氏的直领上。实行寄宿制,每十天作为一个周期,上八天课,剩下两天休息回家。
另外就是在春耕和秋收的时候放假,十岁的男孩这时候就已经当半个劳动力来用了,下级藩士家里还要种地,需要兼顾。等于就是把暑假和寒假给换成春假和秋假,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
这都简单,好理解。大家议论着,细川采女就问这些孩子住在学校的话,住只要背着棉被草席来学校,白天上课,晚上打地铺就行。可是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让孩子自己背粮食来学校?
这一点应该有些人会有些回忆,那时候上学是需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