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wx公众号:无名书坊,看更多小说傅书若视线往下,发现这间屋子还很大很宽敞。
虽然也是土墙,看起来却结实坚固如同堡垒,墙底下还有几排造价“昂贵”的青砖打底。
房顶有些年头的透明瓦片已经泛黄,从里头漏出来的阳光也带了几分晕黄的暖意,加上前后两面开的两个小窗子,屋子里还算是宽敞明亮。
傅书若最后将目光放在了和自己床铺并排的所在——
只见这件大屋子里,南北两面靠着墙壁做了两大排土坑,土坑上铺着许个多最多一米宽的被子,床铺之间隔着大概半寸的距离。
从记忆中得知,这便是下乡的知青们所居住的“知青社”了。
据说这还是高家村的村民们为了迎接上山下乡的城里青年们特意腾出来的地方,就连那睡着的两排大炕,都是临时打出来的。
此时还流行集体的主义,大家口中念着自由平等劳动光荣,依靠挣工分来获得口粮,依靠劳动获得生存下去的权利。
城里来的大批知青们说到底是外来人,自然不可能住到村民家里去。只能集中在一起,吃大锅饭、进行集体的群居生活。
傅书若所在的这间知青们休息的屋子,最多可以睡十二个人,一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