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慈因郡土宽弘,军民殷实,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出给榜文,仰望十方贤哲,祷雨救民,恩当重报。愿以千金奉谢,决不虚言。须至榜者。”
无论是农业文明、游牧文明还有狩猎文明,对旱灾都是非常恐惧的。
没有降雨,意味着农作物无法生长,流民在道,路有饿殍;牲畜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小部落被吞没,苦牧民被饿死;自然收紧创造生灵的能力,再有本事的猎人也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整个部族被吞没在莽莽林野中。
然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圣;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无论什么灾害,应对才是关键。
凤仙郡郡守上官正三年之前祭天时,正是玉皇大帝巡守四大部洲,来到这凤仙郡正要享用贡品,俗话说吃人嘴短,玉皇大帝若是吃着了贡品,这凤仙郡必定是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结果那上官正帷幕不修,家中不靖,生了一肚子气,推倒了供桌,把那贡品唤狗